世界热消息:山东省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将定期交流轮岗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建设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方案》(简称“《方案》”),1月6日,省教育厅等部门召开新闻通气会解读相关政策。山东将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城乡定期交流轮岗,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共建、捆绑评价2025年全覆盖,2027年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学历普遍达到本科层次等。
2027年县域内45岁以下乡村学校校长过半
(资料图)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邢顺峰介绍,山东是目前全国唯一获教育部支持的开展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试点的省份,《方案》重点提出了11项改革任务。
《方案》要求实施乡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系列工程,2027年所有乡镇驻地学校均达到省定II类以上办学条件标准。支持有需求的地方在乡镇驻地改扩建一批寄宿制小学。补齐乡村幼儿园游戏场地、保教设施、幼儿书籍、玩教具等短板,2027年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部达到省级示范幼儿园标准。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保障校车接送和午餐标准配备等服务的基础上,稳妥撤并办学质量低、生源持续萎缩的小规模学校或教学点。
加大乡村优秀校长培育配备力度,遴选一批城区年轻后备校长到乡村担任校长(副校长),到2027年,县域内45周岁以下乡村学校校长(含副校长)原则上达到50%以上。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城乡定期交流轮岗机制,在一所学校连续任职满2个任期的校长或副校长,原则上应进行城乡学校交流。
加强乡村学校教职工编制配备,对偏远山区、湖区、滩区、海岛等生源少、教学点较多地区的中小学,可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配备教职工编制。在“县管校聘”改革中,探索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农村学校服务期制度,实行新任职教师前两个聘期城乡学校捆绑聘用制度。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学历提升计划,2027年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学历普遍达到本科层次。
进一步提升乡村教师住房、生活、体检待遇,完善荣誉、职称等激励措施。“十四五”期间新建或改造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10000套;加大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力度,提高教学实绩权重。
指导乡村学校开发田园课程、田园游戏,开展耕读教育,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艺术、体育和实践活动社,至2027年,每年遴选推广500节乡村学校特色精品示范课程,每年遴选建设一批乡村学生研学基地,支持每所学校建设一处劳动实践场所。
近三年全省新增乡村幼儿园学位26.26万个
邢顺峰介绍,截至2022年底,山东共有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066所、在校生170.6万名,分别占全省总量的39.1%、14.9%;乡村幼儿园9480所、在园幼儿72.6万名,分别占全省总量的37.6%、18.7%。
此前省教育厅联合10部门启动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创新实施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强校扩优行动,投入7.5亿元支持130个乡镇开展强镇筑基试点,打造乡村教育振兴战略新支点,建设基础教育集团及联盟2387个,建立以城带乡、以强扶弱的学校协作发展共同体。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拓宽乡村教师职称评聘渠道,近三年补充乡村教师3.8万名,建设乡村教师周转宿舍3万套。
目前试点成效初步显现,推动实现了县域内城乡统一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四个统一”。农村幼儿园建设提升工程结出硕果,近三年新建改扩建乡村幼儿园1220所、新增幼儿学位26.26万个,乡村学前教育公办率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到67.7%、95.21%,分别高于城区13.7个和4.47个百分点。乡村教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化,近年来组建乡村教研团队1085个、开展课改教研活动1010个,以省级教育强镇筑基首批65个试点乡镇为例,回流城区中小学学生、幼儿园幼儿6687人。
新闻通气会上,省委编办副主任叶松浩表示,近五年,山东各级向中小学调剂增加事业编制5.7万余名,其中仅省级就下达周转编制1.12万名。全省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82万余名,以县(市、区)为单位全面达到国家基本编制标准。明确各级教育管理机构及其他非教学单位不得占用教职工编制,未经县级以上党委批准严禁抽调借用中小学教职工,确保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专编专用。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处长邢军则介绍,山东在乡村教育领域,创新设立专属基层的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对乡村中小学教师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目前,全省已有4.6万余名来自乡村一线的中小学教师获得基层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搭建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直评”通道,目前,全省已有9万余名乡村中小学教师通过“直评”取得相应职称。优化提高中小学校岗位结构比例,在中小学增设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大幅提高中小学中高级岗位设置比例,初中中、高级岗位比例提高至50%、25%,小学中、高级岗位比例提高至50%、15%,大幅缓解了全省中小学教师岗位评聘问题,进一步拓宽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空间。